• 當前位置:首頁 > 扎實開展教育整頓 鍛造云嶺政法鐵軍 > 政法英模 > 身邊的感動 > 正文
    彝族女檢察官帶著女兒和母親去扶貧,一駐村就是三年
    發布時間:2021-03-09  

    “3年”

    “邦界村”

    “堅持”

    這三個原本毫不相干的詞語

    在畢起美身上有了一段特別的解釋

    “云嶺先鋒”刊發的2020年云南省推薦全國脫貧攻堅獎候選名單公示公告截圖

    2020年云南省推薦的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候選名單中,云南省臨滄市檢察院畢起美榜上有名。在畢起美身上,有著許多標簽——“西南邊陲瀾滄江畔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先進工作者”,但對于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忙糯鄉邦界村的村民而言,畢起美是個拖家帶口來扶貧的“老熟人”了。2017年底,當時在臨滄市檢察院工作的畢起美響應號召,申請扶貧。她帶著女兒和母親來到了“頭頂霧露腳踩霜”的邦界村,開始書寫她與這個村莊的故事。

    從此,“3年”“邦界村”“堅持”,這三個原本毫不相干的詞語在畢起美身上有了一段特別的解釋。

    畢起美在村民家

    從鄉村來,到鄉村去

    對于畢起美而言,來到鄉村并不是一種巧合,她也曾在鄉村中出生、長大。

    2013年,畢起美法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家鄉的臨滄市檢察院工作。工作4年之后,脫貧攻堅的戰鼓擂響,畢起美心中對農村、農民的感情再次喚醒,便主動申請到扶貧一線。說服家人、得到組織批準后,她去到了邦界村。與其說是畢起美“來到”鄉村,不如說她又“回到”鄉村。

    邦界村坐落在靜謐的大山,聚集著許多淳樸熱情的村民,這座村莊有神秘且遠離喧囂的美感,但是在這背后的情況卻比大多數人想象中要嚴峻。

    邦界村

    邦界村眼前是延綿的高山,眼底是奔涌的瀾滄江,交通不便、水電不通,土基房、杈杈房、石棉瓦房與青山碧水成鮮明對比,10個村民小組570戶人家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6戶1046人,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極其復雜,脫貧任務非常艱巨。這對于剛剛上任的第一書記畢起美來說,心里的大山跟邦界村的大山一樣重。

    畢起美選擇了邦界村,便只顧迎難而上。她先是團結村“兩委”,帶領隊員走到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家中,與他們嘮家常、話困難、謀發展,跟群眾打成一片,再從安居房建設和基礎設施抓起,建設邦界村。

    邦界村修起了新路

    在畢起美的努力之下,不到一年時間,安居房建設項目、總投資達2300萬元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1100萬元的村組路硬化項目、1150萬元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100萬元的民族團結示范村項目、80萬元的人飲安全項目、75萬元的亮化工程項目等一大批項目在邦界村實施,拉祜山鄉貧窮落后的村貌逐漸發生了劇變。

    從到村的第一天,村民們望著這個新來的文靜纖柔的第一書記,發出了“能行嗎?”的質疑,到今天,每個人的心里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回答——能行!

    從茶葉里發現脫貧的新解法

    當村民的樓房蓋起來的時候,當村里的路修起來的時候,畢起美思考起另一個問題,怎么能讓邦界村“由內而外”變得富裕起來?這時候,畢起美看到了邦界村里滿山的勐庫大葉種茶,她知道要為邦界村“造血”、擺脫貧困的帽子,就得靠這些茶。

    實際上,勐庫大葉種茶在邦界村,甚至在其所屬的云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都不算特別,拿邦界村來說,這里有茶園2400余畝,百年以上古茶樹1000余株,可好茶卻賣不出好價,許多村民也因此沒有了管理茶園的積極性。

    村民在采茶

    于是,畢起美開始思考如何在茶葉中找到脫貧的解法,她先是帶領村民前往普洱茶品牌“冰島”原產地雙江自治縣勐庫鎮冰島村考察學習,并且邀請專家為村民開展茶園管護技能培訓,制定村規民約和有機茶園管理辦法。作為第一書記,她一戶一戶動員、一家一家號召、一個寨子一個寨子去開會宣傳,帶領村民科學管護茶園。

    邦界古樹茶

    有了好茶葉,“怎么讓這些茶葉走出大山”又成了畢起美的一件心事,千思百想之后,畢起美成立邦界古茶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了 “邊疆藤韻”邦界古樹茶葉品牌,還把古樹茶放在了電商和實體店同步營銷。這下,村里的茶葉銷路廣了,價格漲了,知名度也日漸提升,2019年人均純收入達1.1萬余元,畢起美就這樣以“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電商”的模式實現了“造血”扶貧。除此之外,她還看準了烤煙、桑蠶、甘蔗等“短平快”產業來幫助邦界村的村民們致富。

    終于,邦界村的貧困發生率從47.91%降為了0,從遠近聞名的“落后村”變成了“小康村”。

    邦界村孩子的“新媽媽”

    教育,是最好的扶貧。在邦界村的大山里,有些孩子出生后就沒見過自己的媽媽。為了幫扶這些孩子,畢起美策劃開通了“雙江微邦界”微信公眾號,打通落后貧困地區與外界的通道,組建了“愛心媽媽”群,組織社會愛心人士對這些孩子進行幫扶。

    畢起美和邦界村的孩子們

    畢起美是3歲小女兒的母親,卻也是邦界村孩子們的“新媽媽”。為什么這樣說呢?畢起美講述了一個小故事:“之前在入戶過程中,有位老人問我‘你就是畢書記嗎’,后來我才知道,原來老人家的孫子小杰常常跟老人提起我,剛剛看到我來,他就對著奶奶講‘奶奶,新媽媽來了、新媽媽來了’。”

    一聲“新媽媽”對畢起美來說是一種認可,但她明白在這其中包含更多的是關于孩子們未來的重量,對于邦界村的孩子們而言,每一本書可能都是一扇窗,每一次捐款都可能是改變命運的轉折點,每一份關懷可能都是他們一生中溫暖的記憶。

    她為邦界村的孩子們種下了一顆遠方的樹,也讓他們看到了大山以外的可能性。

    邦界村上空的云彩忽明忽暗,茶園里的勐庫大葉種茶已經收了好幾茬,有些孩子也已經從村子里的小學畢業了,轉眼間,畢起美也已經駐守在邦界村近3年。

    3年是個時間單位,但在畢起美的身上3年可以有很多換算方式,可以換算成她帶著母親和女兒在村委會二樓不足25平方的簡易家里,度過的850個日日夜夜,也可以換算成車子增加的63200公里里程數。

    畢起美和家人住了近3年的村委會

    但正如畢起美所堅信的那樣,“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作為全村570戶人家的第一書記,她一直咬著一份堅韌,把自己從事檢察事業養成的細心拿出來,把自己作為一名母親的柔情拿出來,把作為黨員的責任拿出來,寫著她的扶貧故事。

    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_国色天香一卡二卡三卡四卡视频_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_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北条麻妃